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宋奎裕
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重技能培养、轻思想引领、劳动意识不强等问题,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构建“两线三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劳动精神的培育,构建“三全”劳动教育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62-88 [收稿日期]2025-03-28
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劳动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引下,结合专业特色、办学优势和育人目标,构建“两线三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观和科学的劳动观,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劳动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教育,即通过参加体力劳动,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动手能力、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独特优势。首先,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其次,高职院校具有独特的办学优势,能够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再次,高职院校具有独特的办学优势,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丰富经验和雄厚师资力量。最后,高职院校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鲜明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高职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构建“两线三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劳动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从根本上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两线三体”的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劳动育人”与“人才培养”相统一。
第一线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加强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价值和劳动伦理的培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讲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勤劳奋斗、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第二线是以专业课程为主导,通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专业课程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职业技能竞赛和创业实践活动要发挥主渠道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创业实践活动。
三、实现劳动教育课程“三全”,构建“三全”模式
“三全”模式是指劳动教育课程要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三全”,构建“三全”模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员参与。高职院校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让所有教职工都承担起劳动教育的职责和使命。同时要发挥好各职能部门和班级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第二,全过程开展。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专业资源,整合学校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要在课堂上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第三,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
此外,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来进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来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结合自身优势来选择适合的劳动课程。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时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以及学生需求等来进行劳动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四、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劳动实践实训体系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以项目为载体,将劳动教育内容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和专业技能实训等环节,将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常态化。在课程中融入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等内容,在项目实施中融入工匠精神,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以项目为载体,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形成“实践—思考—创新—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应构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劳动实践实训体系,搭建由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社会实习基地构成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平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依托职业院校传统优势专业,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依托企业及社会机构,突出职业素养培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社会实习基地主要依托企业、行业、专业机构。
五、构建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要构建科学合理、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形成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的有机统一的综合课程考核体系,激发学生劳动教育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之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高职院校要通过课程建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良好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和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准确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及存在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程建设及课程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
六、结语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劳动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重技能培养、轻思想引领,重技能传授,重知识传授、轻劳动教育,等问题,只有通过“两线三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落实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坚持“五育”并举,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提出的“两线三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实践探索,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但对思想引领、综合素质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建设,构建“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观念和科学的劳动观,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职业素养和全面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洁,楼幸琳.培育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指向[J].教育科学论坛.2020,(19).
[2]张琛,李珂.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当代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2).
[3]贺兰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内涵[J].南方论刊.2018,(5).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ong Kuiyu
Dali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alian 116600, Liaoning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emphasis on skill cultivation, neglect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weak labor awareness.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gui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s the basis to build a "two-line and three body"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labor spirit, construct a "three in one" labor education model,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people;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