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苏鸿菡
安阳工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99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高职院校亟需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产教融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76-32 [收稿日期]2025-02-12
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构建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
(二)意义阐述
构建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次,它有助于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最后,它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通过构建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提升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二是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三是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以合作平台为依托构建校内外资源共享的课程资源库。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二)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对接产业链优化课程体系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当前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对接产业链优化课程体系。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二是根据调研结果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三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库和教材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出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以项目导向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以项目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整合课程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四)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打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打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提高技能水平;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三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库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库。
(五)建立多元课程评价体系,推动课程建设持续改进
为了有效评估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基于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将职业能力作为课程的评价核心标准;二是建立基于企业用人标准的多元评价体系,采用企业用人标准作为课程评价的核心标准;三是建立基于岗位需求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作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四是建立基于学生反馈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出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案例分析
(一)某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案例
某高职院校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进行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该校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到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该校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进行了优化调整,构建了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在内的多个专业方向。同时,该校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了课程资源库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案例
某高职院校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群进行了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该校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到企业对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该校对电子商务专业群进行了优化调整,构建了包括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在内的多个专业方向。同时,该校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发了教学资源库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此外,该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分析
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仍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二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限于表面层次上的交流和合作,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和机制。三是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难以满足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需求。四是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片面,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挑战,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确保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和交流;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水平;四是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通过这些对策和建议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
五、结论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对接产业链优化课程体系、项目导向重组课程资源、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多元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出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高职院校也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优化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庆,张丹.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J].时代汽车.2021,(5).
[2]杨倩."双高"建设背景下广东高职院校实施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的研究[J].物流科技.2021,(2).
[3]田静,石伟平.走向共生: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问题反思与重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20).
[4]惠青,陈松.基于需求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0).
[5]汤洪宇,丁承学.对接产业链的 物流管理专业链动态建设机制研究与探索[J].物流科技.2020,(9).
[6]徐国庆.“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应主要面向高职教育发展的重难点[J].职教发展研究.2020,(1).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 Honghan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an Anyang 455099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with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social demand for skilled talents is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s an important base of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task of convey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dustrial demand, and the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level of running school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rgently need to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as an opportunity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