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鉴赏

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

发布时间:2025-07-07 10:57:02 点击: 1 发布:陈熙熙

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

摘要:本文聚焦于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通过介绍情境模拟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特点,阐述课程开发相关理论,分析评价工具效度验证的重要性及面临挑战,详细探讨验证方法与过程,并结合具体案例呈现验证结果,旨在为情境模拟教学领域的评价工具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促进情境模拟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情境模拟教学;课程开发;评价工具;效度验证

一、引言

在当今教育领域,情境模拟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它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或生活场景,让学习者在接近实际的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有效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然而,情境模拟教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而准确评估这些设计与开发的质量,则依赖于高效度的评价工具。因此,对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进行效度验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情境模拟教学理论基础

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Cognition)。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知与行是交互的,只有将学习运用到真实、完整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学习者参与到真正的情境中,除了能够获得事实性的知识外,还能实现思想行动的改变。情境模拟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创设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让学员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做出最后总结。这种方法让学员身临其境,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兼顾学理性,具有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教师与学员高度投入、学员自身管理经验与模拟情景高度融合的特点^[1]^

(二)课程开发相关理论

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开发任何课程的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即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2]^

(三)评价工具效度验证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进行了一些研究。一些研究采用不同的效度验证框架和方法,对特定领域的评价工具进行了评估。然而,由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有的评价工具在效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指标不够全面、验证方法不够科学等。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评价工具的选择

本研究选取了由2022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情境模拟教学能力比赛专家小组共同开发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作为研究对象。该评价工具是在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开发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二)样本选取

2022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情境模拟教学能力比赛的参赛教案中,随机抽取了54份教案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培训层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三)效度验证框架

采用Messick效度验证框架对评价工具进行效度验证。Messick效度验证框架强调从多个方面收集效度证据,包括基于反应过程的效度证据、基于内部结构的效度证据、基于与其他变量关系的效度证据以及基于后果的效度证据。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主要采用评分法,由专家小组根据评价工具对54份参赛教案进行评分。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以检验评价工具的效度。

四、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过程

(一)基于反应过程的效度验证

反应过程效度关注的是评价工具是否能够引发评价者合理的反应,以及评价者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评价工具。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专家小组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评价工具的理解和运用情况。结果表明,专家小组对评价工具的理解较为一致,能够准确运用评价工具对教案进行评分。同时,评价工具的评分标准明确、具体,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能够引导评价者进行合理的评分。

(二)基于内部结构的效度验证

内部结构效度旨在检验评价工具的各个维度和指标是否具有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的质量。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工具的评分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评价工具的各个维度和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提取出合理的因子结构,说明评价工具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三)基于与其他变量关系的效度验证

为了检验评价工具的评分结果是否与其他相关变量存在合理的关联,本研究选取了教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学员满意度等变量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评价工具的评分结果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员满意度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评价工具的评分结果能够反映教案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关联效度。

(四)基于后果的效度验证

后果效度关注的是评价工具的使用是否能够对情境模拟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促进教学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等。通过对参赛教案的后续跟踪调查,了解指导医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了改进,以及改进后的教学效果如何。结果表明,大部分指导医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改进后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说明评价工具具有较好的后果效度。

五、研究结果

(一)评价工具的总体效度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效度验证结果,可以得出《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效度。该评价工具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能力,为情境模拟教学的质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二)教案得分细项分析

54份参赛教案的得分细项进行分析,发现指导医师在情境模拟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例如,部分教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衡量性;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合理,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这些问题为未来情境模拟师资培训提供了重点方向,即加强对指导医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

六、讨论

(一)评价工具的优势与不足

本研究开发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评价指标全面、具体,涵盖了情境模拟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二是评分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能够引导评价者进行合理的评分;三是采用了科学的效度验证方法,保证了评价工具的效度。然而,该评价工具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情境模拟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工具尚未涉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更新。

(二)对情境模拟教学的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对情境模拟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指导医师应加强对情境模拟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其次,在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衡量性,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样本选取仅限于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情境模拟教学能力比赛的参赛教案,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其次,效度验证过程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采用更加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七、结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Messick效度验证框架,对《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进行了全面的效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效度,能够准确、全面地评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同时,本研究对教案得分细项的分析,为未来情境模拟师资培训提供了重点方向。情境模拟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工具是保证情境模拟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研究和完善,不断提高评价工具的效度和可靠性,为情境模拟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研究通过对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及课程开发评价工具的效度验证,不仅为该领域提供了实证依据,更揭示了评价工具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评价工具的优化与完善,将直接推动情境模拟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教学目标。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持续创新,情境模拟教学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评价工具也需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求。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情境模拟教学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贤梅,石杨,赵娅,.基于虚拟现实的室内仿真操作系统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20,(1).DOI:10.3969/j.issn.1673-629X.2020.01.027 .

[2]于海彬,邱旭超.浅谈草图大师SketchUp软件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7).DOI:10.3969/j.issn.1673-9957.2019.07.008 .

[3]宋世坤.基于HTCVive的车间虚拟漫游系统设计与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9,(3).DOI:10.3969/j.issn.1007-1423.2019.03.022 .

[4]刘文娅.VR技术分析与应用发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5).

[5]陈睿.基于SketchUpUnity3D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J].科技与创新.2019,(6).DOI:10.15913/j.cnki.kjycx.2019.06.033 .

[6]魏三强.游戏引擎中动画混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DOI:10.15958/j.cnki.gdxbzrb.2018.01.10 .

 副本_橡皮泥风格小红书大字封面__2025-03-27+12_50_45.jpg


论文鉴赏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