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

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的融合运用

发布时间:2025-10-10 15:49:34 点击: 4 发布:陈熙熙

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的融合运用

肖安实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专业课程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服装画表现技法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不仅关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在于通过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拓展,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本文旨在探讨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的融合路径与方法,通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等手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思政教育;服装画表现技法;美学思想;文化素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83-37 [收稿日期]2025-02-11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思政教育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服装画表现技法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实践性强、艺术性高的特点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的融合策略与实践效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与服装画表现技法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服装画表现技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从先秦时期的老子到明清时期的沈周、文征明、仇英等,无不体现着中国美学思想中“中和之美”的特质。这种美学思想强调事物的和谐统一,既包含了对立因素,又体现了统一因素,既注重量变,又关注质变,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在服装画表现技法教学中,教师应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融入课程讲解、案例分析、作品赏析等环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特质,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例如,在讲解服装画的构图与色彩运用时,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与“意境”营造手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中和之美”的内涵,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三、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理念、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意识与思政元素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民族服饰特点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服饰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的关系,培养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服装设计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源预习课程内容,完成基础知识的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则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通过案例分析、作品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创作一幅服装画作品,或让其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一款具有人文关怀的服装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开放、互动、协作的学习环境。在线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程资源、组织讨论交流、进行在线测评等;在线下,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思政教育目标,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例如,在线上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作品分享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线下则可以通过作品创作、社会实践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政教育的效果。

五、注重文化熏陶与审美教育

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等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服装画表现技法的教学平台,多途径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中外经典服装画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服装设计比赛和展览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其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服装画表现技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项目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服装画创作,或让其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服装设计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服装设计、制作和销售等环节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还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创业意识。

七、思政教育融入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阐述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的融合运用,以下将以某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该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积极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路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例如,在讲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时,教师不仅介绍了服饰的历史演变和民族特色,还引导学生思考服饰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的关系,培养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服装设计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模式上,该专业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程资源、组织讨论交流等;在线下,则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如主题讨论、作品分享、社会实践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政教育的效果。

通过实践探索,该专业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成功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还培养了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服饰与民族认同、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服装设计中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等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八、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融合运用的探讨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与启示:

(一)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可行的且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关键

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教师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成功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这些创新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还提升了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文化熏陶与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道德文化等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同时,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多途径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还培养了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在服装画表现技法课程中的融合运用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注重文化熏陶与审美教育等手段,我们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路径与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0.01.021 .

[2]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

[3]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stume painting expression techniques

Xiao Anshi

Shandong Fashion Vocational College, Shandong Tai'an 271000

Abstrac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s the core course of costume design major, the teaching of costume painting expression technique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mastery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aim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course cont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path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stume painting expression techniques.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esthetics,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s, it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ir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and aesthetic tast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inting techniques; aesthetic thought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未命名__2025-10-10+15_50_41.jpg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