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8 11:52:14 点击: 3 发布:陈熙熙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刘春玉,苏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237016

[摘 要]在当前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深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及成效。通过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旨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视野及综合素质。本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资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12-24 [收稿日期]2024-11-06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端化。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剖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实施路径。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及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与意义

(一)改革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特点。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改革意义

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这有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可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路径

(一)以能力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领。本研究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社会需求,以能力为导向,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我们构建了3+1+1”人才培养方案,即前三年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第四年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我们还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二)以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本研究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重构了课程体系。具体而言,我们构建了“工程基础+技术应用+职业素质”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我们还设置了特色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此外,我们还注重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具体而言,我们构建了“四个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同时,我们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此外,我们还注重将课程设计融入到毕业设计中,以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以创新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创新为导向,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具体而言,我们注重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方法。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技能大赛、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此外,我们还注重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和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能力为导向,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本研究以能力为导向,健全了质量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我们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同时,我们还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此外,我们还注重将校企合作、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等作为参考标准,对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与反思

(一)改革成效

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

1.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及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视野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

2. 就业竞争力增强

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近年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许多毕业生都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3. 科研成果丰硕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该专业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多项专利和科技成果奖。

(二)改革反思

虽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而言:

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虽然我们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合作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和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实践教学需求的增长,实践教学资源显得日益紧张。未来,我们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设备更新换代工作,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3.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虽然我们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组织了相关活动,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平台。

五、总结

本研究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深入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路径及成效。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及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未来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

我们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工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珊珊.应用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3,(25).

[2]张国发,李跃,王健,.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质及应用型课程建设策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5).

[3]郭晓云,尤钦民,温东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育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高教学刊.2021,(2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 talent training mode

Liu Chunyu, Su Jian

Shan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xi Taiyuan 237016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 talent training mo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serving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ng with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study deep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and effec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 talent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bility-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t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aking the major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未命名__2025-09-08+11_53_39.jpg

编辑部

友情链接: 大众文艺 学周刊

首页 电话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