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课程建设的困境与突围
郑芮鑫
普洱学院 云南 普洱 665000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内容、模式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如课程类型单一、资源更新缓慢、教学模式传统、技术支持不足以及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突围策略,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与类型、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网络课程建设;困境;突围策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87-9534(2025)-0039-83 [收稿日期]2024-10-19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课程以其灵活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当前网络课程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深入剖析网络课程建设的困境并探索有效的突围策略,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困境分析
(一)课程类型不够丰富,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在课程类型上仍显得单一,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影响了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课程在类型上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资源数量少、更新慢
网络课程资源的数量和更新速度是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仍存在资源数量少、更新慢等问题。一方面,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网络课程资源更新缓慢,难以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动态。这导致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中难以获取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识信息。
(三)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
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内容的陈旧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网络课程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网络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四)技术支持不完善
技术支持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在技术支持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网络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网络平台来支持网络课程的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导致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用受到限制。此外,网络课程建设中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来保障其质量和效果。
(五)教学管理与评价有待完善
教学管理与评价是网络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当前网络课程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相对滞后且形式单一,无法准确反映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突围策略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针对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网络课程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类型和教学资源。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二)丰富课程资源与类型
为了提升网络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应积极丰富课程资源与类型。一方面,应加大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另一方面,应根据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及时更新网络课程内容,保持其时效性和先进性。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
(三)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应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束缚,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效果。
(四)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技术支持体系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应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建立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网络平台来支持网络课程的运行和管理。同时,应积极推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用。此外,还应加强网络课程的安全防护和监管力度,保障网络课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为了提升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应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一方面,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进度的监控和管理;另一方面,应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准确反映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还应加强教学反馈和评估结果的运用力度,及时调整和优化网络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案例与启示
(一)实践案例
以某高校的网络课程建设为例,该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类型和教学资源。同时,该校还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建立了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网络平台来支持网络课程的运行和管理。此外,该校还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启示
从上述实践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网络课程建设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二是应丰富课程资源与类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应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以提升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四是应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以保障网络课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些启示对于我们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总结
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在教育理念、内容、模式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然而,通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丰富课程资源与类型、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突破这些困境并推动网络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课程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应继续深化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网络课程建设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并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晓阳.疫情应对背景下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现状研究[D].2023.
[2]赵婧.课程形态嬗变论--基于技术的社会建构视角[D].2012.
[3]姚巧红,王健,李玉斌,等.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
[4]蒋秋英.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5]谭晓燕.高职院校网络课程的优质资源库建设内涵--以“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6,(24).
The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of the current network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Zheng Ruixin
Pu 'er University, Yunnan Pu' er 66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current network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content, mode and technical support, such as single course type, slow resource updat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sufficient technical support and imperfec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including emphasizing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concept, enrich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ypes,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network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dilemma; breakthrough strategy;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